中国海军近期在西太平洋展开的双航母联合演训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2023年6月,辽宁舰与山东舰首次组成双航母战斗群,成功突破第二岛链,在南鸟岛附近海域完成会师。
这一行动创下中国海军远洋训练多项新纪录,包括最远航程、最大编队规模等关键指标。
此次行动中,辽宁舰编队于5月25日从钓鱼岛附近出发,经宫古海峡进入西太,5月30日抵达帕劳以北海域。
山东舰编队则从巴士海峡进入太平洋,沿日本专属经济区航行。
两支编队最终在6月8日于硫磺岛以西完成会合,整个行动历时15天。
值得注意的是,编队中055型驱逐舰配备的鹰击-21反舰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这一数据来自2022年珠海航展公开资料。
关于此次行动的战略意义,军事专家存在不同解读。
部分观点认为这是对美军在关岛军事部署的回应,另一些分析则指出这属于年度训练计划。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海军在西太的活动频率较五年前增加近三倍。
日本防卫省发布的监测数据则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军舰穿越宫古海峡次数已达12次。
从装备性能来看,辽宁舰可搭载24架歼-15战机,山东舰经过改进后载机量提升至32架。
两舰均配备国产346型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400公里。
编队中的055型驱逐舰拥有112个垂直发射单元,可兼容反舰、防空、反潜等多种导弹。
这些数据均来自《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和国防部白皮书。
针对岛链战略的有效性,目前存在两种对立观点。
支持者认为地理优势仍具战略价值,反对者则指出现代海军已突破地理限制。
美国智库CSIS的模拟推演显示,在卫星导航和远程导弹支持下,突破岛链的难度较20世纪下降70%。
但兰德公司报告也强调,岛链体系在情报收集和早期预警方面仍具优势。
最新卫星图像显示,福建舰已完成电磁弹射系统测试,预计2024年服役。
该舰采用全电推进系统,满载排水量达8万余吨。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将"里根"号航母调往横须贺基地,西太平洋的军事博弈持续升级。这些动态都表明,未来该地区的海上力量对比可能发生显著变化。
此次双航母演训中,补给舰的表现值得关注。901型综合补给舰可携带约2万吨物资,能支持编队持续作战30天。这种远洋保障能力在2015年亚丁湾护航行动中得到验证。海军专家指出,后勤保障水平直接决定远海作战半径,这方面中国已取得长足进步。
对于西太局势的未来发展,各方预测存在明显分歧。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评估认为区域军备竞赛可能加剧,而清华大学的研究则指出合作空间仍然存在。最新民调显示,东盟国家中62%的受访者希望保持中立立场。这种复杂态势预示着未来区域安全格局将充满变数。
看着某些国家仍在鼓吹过时的封锁战略,实在令人费解。当双航母编队犁开西太的浪花时,不知道那些抱着冷战思维的人作何感想?这场跨越岛链的远航,究竟会如何改变太平洋的力量平衡,大家不妨在评论区留下见解。
惠融配资-线上杠杆炒股-加杠杆炒股的平台-上海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